投資 年初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加權報酬指數 年底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加權報酬指數 加權報酬指數績效 個人績效含配息
年份
2011 11998 9783 -17.98% N.A
2012 9618 11050 12.95% 25.80%
2013 11164 12723 15.14% 71.33%
2014 12724 14172 11.39% 20.55%
2015 14121 13198 -6.87% 1.83%
2016 12844 15256 15.59% 7.86%
2017 15288 18234 19.27% 22.15%
2018(0830) 18351 19716 7.44% 10.00%
2018(1011) 18351 17493 -4.70% 6.00%
2018(1102) 18351 17673 -3.70% 13.08%
2018(1116) 18351 17478 -4.76% 14.60%
2018(1222) 18351 17209 -7.10% 20.60%
2018(1222) 18351 17354 -5.40% 20.01%

 

今年初給自己的計劃是"要較過去增加股票週轉率"

訂下這目標是因為自己的總經狂熱認為最後一波很可能出現

必須在今年好好把握效率,以利滿持股的自己,在明年有空間能承受跌幅...

沒想到,今年是頭尾兩季大震盪.....

今年的績效明顯的勝過大盤,主因應該來自於持有六成的上海商銀。

而上海商銀在11月~12月陸陸續續轉換其他跌深股票已僅剩零股。

 

要說是福還是禍呢?對今年的績效來說當然是福了,上海商銀漲的溫和,

10月初股市大跌之後不跌反漲(低估了上市的效應)。
 

今年的近滿持股是因為持有上海商銀60%,我就當他是一半現金,

所以對自己心態上而言,我只是持股不到7成...

而撰文當下,我又持股逼近9成了,但僅剩半張上海商銀.....

滿持股者,沒什麼選擇,就是認真挑股而已......

今年對正確投資方法有個簡單的結論,那就是:符合邏輯,違背人性。

就是這八個字,若未來有另一個方法符合邏輯,也違背人性,

那可以觀察幾年,那很可能是能讓你真實獲利的方法

 

過去,一整個景氣循環經常在10年之久,

而這整個景氣循環中又常常有3~4次的中級修正(20%)

若無法時時面對持股抱持積極與勇敢面對的態度,根本無法撐到

最後,也沒辦法得到最後舞會時的門票與結果。

 

一年之中總會有會幾次做錯,無需太在意

這句話對過去糾結的我來說,實在是很大的救贖。

繼續往前去找充滿希望的股票重要,還是糾結於做錯的股票要不要出場重要?

過去總認為,沒有釐清後者,如何擁有正確往前的方向與方法。

 

2014年到現在慢慢體會到,後者的確要檢討,但不要影響現在往前的進度

怎麼說?

2014年鑫永銓預估獲利7元,營收獲利大好,市場給15倍本益比,均價98買進。

心中盤算著以目前年增率換算,明年應該有7.5-8元,那麼8*15=120

若又繼續成長….

2017年,相似的狀況,茂順預估獲利6.5元,接下來穩健成長若EPS7元,

市場給本益比一樣是14-15….均價87買進,配了兩次息最後在72左右出場

 

這兩次有什麼共同點?

都是在營運大好之際,買在本益比14倍以上。

但這類利基型股票,給14倍不是很合理嗎?

得到的結論是,寧可在好公司遇到壞事情時,買進預估本益比12……

再次之,至少也要買在好公司遇到壞事情時,買進預估本益比13-14……

這兩種方式都大幅優於市場大好的本益比

一來一往差了本身獲利與市場給予本益比評價的兩種損失

 

那麼當時需要很糾結嗎?

若時時刻刻在更新持股展望與未來,也許做錯的部分有一天會領悟些什麼,縱使沒領悟也不會再更壞

 

因為若沒有擺脫這些,如何遇到豐祥(已出清),加碼上海銀(已出清)、

做到福懋(已買回)的價差、聯華食的價差?

 

***並非不深究失敗的經驗,而是有投資機會時,先抓到投資機會,

若有認真面對投資,那麼失敗的經驗到達一定程度,就會有所歸納

就像這幾年來,面對擴廠併購議題,已經從過去的熱衷多方思考,

轉為中性偏質疑思考….若資本支出大於折舊….公司就只剩明顯成長一途…..

 

股市明年屆升息後期,看似有機會最後舞會,但也可能沒大漲就因貿易戰轉衰退

而沒升息(甚至降息),又來個小景氣循環....

這次不猜了,做好個股轉換,年年都積極挑戰。

呵....似乎,工作沒那麼積極阿....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neal091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