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灣50-60歲族群為最目前資金最豐厚的一代,理財觀念以及退休規劃遠遠優於世界平均。這些人大多省吃儉用,但在台灣現代化以及全球化的狀況下,

也開始慢慢會過一些物質生活來犒賞自己。

台灣新世代則因為薪資環境差異,房價高漲,對未來沒有抱太大期望,反而儲蓄率與投資率低於全球平均水準。

很巧妙的兩個世代大約是爺爺與孫子的世代,兒子則是出社會5-10年的6.7年級生....

當大家都對未來沒有期望的時候,其實反而更容易與人不同,而達到財富自由。



九成台灣「準退休族」已為長期退休做準備目標較明確
台灣民眾重視退休準備,調查顯示逾八成(82%)的台灣未退休的受訪者已開始為退休作儲蓄,在全球僅次於香港的86%,比例遠高於全球平均的65%而台灣「準退休族」更有九成已開始為退休財務作準備,比例遠高於全球「準退休族」的68%,也高於台灣「千禧世代」的74%。
此外,台灣的「準退休族」退休目標較明確,有63%知道需要儲備多少退休金,比例高於全球「準退休族」的51%,也高於台灣平均的54%;相較之下,台灣的「千禧世代」知道要儲備多少退休金的比例不到一半,為44%。
台灣「準退休族」投資股票的比例為全球同族群兩倍
在資產配置上,有逾六成的台灣「準退休族」進行股票投資,是全球「準退休族」(34%)的兩倍。股票占台灣「準退休族」整體投資組合的比例達到23%,高於全球「準退休族」的16%,台灣的「準退休族」持有較少比例現金,比較願意投資股票,顯示他們的投資更具成長機會。
馬瑜明表示,台灣「準退休族」持有更多類型的股票投資工具。以退休金的準備為例,雖然實際上最多人「把現金放在銀行」來存退休金(57%),但仍有42%是「投資股票」,而「投資股票基金」,與投資「股票收益基金」的比例也分別達到20%與15%,這是「千禧世代」可以學習的。
此外,台灣「準退休族」也有更多元的每月收入來源,除了薪資收入之外,有54%擁有投資的收益,24%有租金收入,比例均高於台灣平均。馬瑜明指出,台灣人愈接近退休,愈重視靠投資來獲取收益。
有超過七成(73%)的台灣「準退休族」靠投資來獲取收益,高於台灣的平均68%,也遠高於「千禧世代」的61%。
台灣「準退休族」投資行為很YOUNG
台灣「準退休族」的投資行為也很YOUNG,認真利用各種資訊管道,強化理財知識與技能,七成以上(73%)運用網路蒐集儲蓄與投資產品,比例高於全球「準退休族」的46%,而在網路上檢視投資及退休存款、買賣股票或基金等投資產品的比例也高於全球同族群。台灣的「準退休族」同時也認真使用網路掌握各種理財資訊,最常使用的依次為搜尋引擎財經網站、銀行網站、新聞及報章網站,以及資產管理公司的網站,堪稱網路時代的先進理財者。
效法台灣「準退休族」成為SMART投資人
馬瑜明指出,台灣的「準退休族」最具有SMART儲蓄與投資者的理財特色,他們在全球「準退休族」及台灣各世代中顯得格外突出,台灣民眾不妨效法台灣的「準退休族」的理財智慧與行動,從SMART方式著手:S-認真地同時進行投資與儲蓄、M-開始為退休儲蓄、A-投資股票增加成長機會並持有收益型資產、R-重視投資組合的平衡(降低現金比重)、T-善用網路科技及專業顧問,以為長期的理財目標做更好的準備,有效提升對未來財務前景的信心。
馬瑜明表示,貝萊德連續三年的調查顯示,台灣投資人的現金占投資組合的比重仍然偏高,2015年由前一年的50%增加到54%,高於其理想現金比重的39%。馬瑜明建議,台灣民眾可以從收益著手,在等待成長過程中還能獲取配息收入,靈活運用更多樣化的收益商品,並藉由新型股票收益產品提升長期報酬。
值得注意的是,台灣的「千禧世代」平均希望56歲就退休,比台灣民眾平均希望的59歲更早,也比台灣「準退休族」希望的62歲更早。馬瑜明指出,隨著台灣人的平均壽命延長,「千禧世代」未來要過的退休年數也更長,「千禧世代」無論現在收入有多少,都應及早著手開始作投資,累積投資經驗、學習運用更多樣化的投資工具,達到理財目標;而最重要的是:持續待在市場(timeinthemarket),而非擇時投資(timingthemarket)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neal091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